「我想探討一個人可以為愛走多遠?」蕭瑋萱想起電影《星際效應》裡安海瑟薇所言:「愛是唯一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事物。
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4日至9月28日,死亡日期介於5月14日至9月28日。個案分布如下圖所示: 指揮中心指出,今日新增4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,為32例男性、16例女性,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,皆屬重度感染、44例具慢性病史、30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-19疫苗。
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8例死亡。王必勝表示,還有如藥物或疫苗是否已取得藥證,申請正式藥證需要的資料更多,比方說三期臨床試驗、真實世界相關數據等,食藥署都會不斷提醒可以申請就快點來申請,至於暫時無法申請或是希望之後仍能繼續使用者,就由主管機關訂定一個明確終止時間。指揮官王必勝今天重申,指揮中心維持中立、不分黨派,裁撤與否也涉及疫苗等EUA,收尾還須時間。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上午出席「注你一臂之力」111年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記者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對此表示,「又有人在做夢了」。有媒體報導,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批評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僅剩下報數的功能,若不裁撤會變成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的第二競選總部。
他表示國內防疫措施都在進行中,尚未解除,收尾還需要時間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實際行動是透過正式管道去信約時間,在對方時間許可之下,介紹我的行動和理念,明確提出希望對方幫怎樣的忙,越具體越好。
本文經《方格子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文:陶曉嫚 現階段有一些機會和場合受邀擔任講師,被別人稱呼為「老師」時,經常會對這個稱謂產生迫切的責任感,很想把自己的專業、關注的倡議通通教給別人,不過在油門催到底之前。也不斷提醒自己別筆直狂衝——我在意的事情、認同的價值未必像我認為的那麼重要,別人也有他們的在意與認同,心中有自己的優先次序,我必須給予尊重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人受了歷練,才會理解一些老生常談的道理——留下餘地,是給人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。談到拒絕,下面一串問題就來了,拒絕要怎麼拒絕?可以已讀不回、不讀不回嗎?回「恕無法配合」五字結束?清楚說明前因後果?清楚說明要剖白到怎樣的程度? 不回應經常已是最後的溫柔,留下餘地,給別人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 說明是很花時間心力的,延續前述第一個「限期製作內容推薦」的案例。
有人表示欣賞我的創作,要求「轉錄」我的專題約九萬字到「他的作品集」裡面,不能轉錄那能否免費閱讀? 以上困擾的邀請有一些共同點,他們口吻熱情,言必稱「老師」,非常專注地陳述自己在意的事情有多重要、有趣、創新、公益性、有社會意義,不過他們都沒有提到雙方合作「我可以得到什麼」,不談錢可以談怎麼互利,但有時候事情的本質就是不可能互惠互利,甚至毫無合作空間,如果雙方立場對調,我會選擇一開始就不向別人開這個口。以下就進入了「談妥條件」的部分,例如涉及商業營利有沒有分潤,不涉及金錢的話,是否有流量共享或曝光之類的互相拉抬,致贈一張感謝狀、名列功德芳名錄等等。另一種可能性是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失禮,原因如社會經驗不豐富,掌握不到別人在意什麼,現在的人生經驗還無法建構出另一種格局的思考方式。文:陶曉嫚 現階段有一些機會和場合受邀擔任講師,被別人稱呼為「老師」時,經常會對這個稱謂產生迫切的責任感,很想把自己的專業、關注的倡議通通教給別人,不過在油門催到底之前。
開口提出傻眼要求的人,的確可能想占我便宜,沒問沒得撈、撈到當賺到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也不斷提醒自己別筆直狂衝——我在意的事情、認同的價值未必像我認為的那麼重要,別人也有他們的在意與認同,心中有自己的優先次序,我必須給予尊重。」 所以在這種處境上,還要堅持去「教對方怎樣才有禮貌」嗎?如此好為人師也太辛苦了,瞬間我理解了在二十幾歲剛出社會時,那些已讀不回、不讀不回我的人在顧忌些什麼,他們未必是傲慢端架子,默默承受了那些很白目很擾人的請求,即使他們不認同,還是尊重我對於事物重要性的排序,不回應已經是最大的溫柔。
我是外部人士,不是對方團隊內部的成員,雙方在「觀念對齊」之前最好別擅自斷定誰是同溫層、誰站在對立面,即使彼此信念一致,「談妥條件」前也沒有立場要求誰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事。知名校系的學生邀請我這校外職業人士加入他的團隊,協助完成他的畢業製作。
多做過幾次「觀念對齊」到「談妥條件」的沙盤推演,對於一件事是否應該向外人求助尋求資源,應該會逐漸拿捏到社會常識的判斷量尺,具備這副判斷量尺的人,絕對不會提出前述的「協做畢製」、「要人免費提供文章給他利用」等要求。本文經《方格子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當我越深入社會,越發現一樣米養百樣人,有些人的行為會讓我膝反射認為「超沒禮貌」,但當事人完全不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什麼問題,甚至會反過頭質疑:「那到底怎樣算有禮貌?禮貌是誰定義的?你憑什麼說你才有禮貌?時代不同了,現在有現在的玩法,你雷點這麼多實在有夠難相處耶。對那些令人傻眼的邀約再想更深一層 從採訪代筆轉型到做創作、寫自己核心關懷的題材之後,難免收到一些困擾的邀請,聊舉三個例子: 對方認為我一定認同他們的構想,限期我在兩三天內撰稿製作節目推薦他們,支持他們進行集資募款。實際行動是透過正式管道去信約時間,在對方時間許可之下,介紹我的行動和理念,明確提出希望對方幫怎樣的忙,越具體越好裴偉你先選,看哪一棟是《壹週刊》,另一棟,我要辦《蘋果日報》。我們花了一個星期準備,還派出調查組及人物組赴紐約實地訪查,後來一連做了幾期封面。沒想到才吃完飯,傳來美國紐約世貿雙塔遭到攻擊的消息。
那時台北的房價正是低點,我以一坪三十多萬元買了現在臨沂街的住屋, 這是題外話了。有一位學者好奇問我:「拍到汪傳浦的獨家照片,應該可以留下來以後登,和九一一封面撞在一起可惜了。
當燈亮起,電腦的桌面閃出祥和的綠地藍天,辦公室一陣歡呼,完全忘了十層樓爬上爬下調度電力的辛苦。黎智英說:「《壹週刊》不要再租房子,明年搬到這裡。
我從來沒有對家園產生過如此末日恐懼。我走到頂樓花園看著河水暴漲淹過竹林,幾乎要超過堤防了,遠方的暖江橋也幾乎滅頂。
暖暖大淹水,我無法開上高速公路上班截稿,只好聯絡公司,用接駁車載我去公司,那幾天我住公司旁的旅館。風災過後的那年冬天,《壹週刊》老闆黎智英有一天中午,帶我穿過敦化南路,來到臥龍街巷內的一間小麵館吃打滷麵。截稿那兩天,因為整棟停電,許多同事不想爬樓梯,都席坐一樓用筆電打稿。接下來,《蘋果日報》就在A棟風風火火開始籌備了。
二○○一年九月十六日到十八日,納莉颱風襲台,造成全台大停電。打滷麵,其實以前我家都叫它大滷麵,可能是同樣的音,沒計較到底怎麼寫。
他說:「爬的時候不好意思停下來,因為後頭有其他同事。這次來做這家常的打滷麵。
文:裴偉 打滷麵 台灣《壹週刊》創刊起家那一年 《壹週刊》創刊第一年,正逢多事之秋。」那棟大樓頂樓有柴油發電機,但沒柴油可供發電。
記得那期賣光,後來加印了二萬冊。我們走進右邊那一棟,電梯直上屋頂,看下去,行愛路的馬路縱橫交錯。我給各組編輯的訊息是:封面不可以大家用輪的,而是要搶。當時是週二截稿日晚上快九點,我們立刻回到辦公室,更換已做好的封面,準備通宵夜戰。
今天要做打滷麵,打開冰箱,還有海參和蝦仁,食譜就豐盛點吧,做三鮮打滷麵。九月十一日晚上做完稿,我和同事在敦化南路驥園喝雞湯慶功,因為我們在英國獨家拍到尹清楓命案的關鍵人汪傳浦,又有彰化富豪洪若潭的滅門血案,篇篇精彩。
在我家,基本料是蝦米、白菜、紅蘿蔔、黑木耳、豬肉或雞肉片以及蛋花。十六期賣光,十七期當然大做賓拉登。
那一個禮拜,台灣其他雜誌多來不及換版,只有《壹週刊》封面是九一一事件。打稿可以,但編輯做版美編後製可不行,必須爬樓梯做版,老闆也不例外。
网友点评
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